在战略新兴板、新三板等前车之鉴下,很多行业头部企业表达了对科创板的犹豫和彷徨。很多行业头部企业都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——科创板能不能成?能否达到顶层设计的初衷?
相反,很多资质平庸的企业对科创板表现出更多积极性,而选择从新三板摘牌并重新冲刺科创板的企业并不在少数。当然,其中不乏一些投机者,这却给监管带来了压力和挑战.
数据显示,自3月22日受理首批科创板上市申请以来,截至4月23日,共计受理企业申请90家。-陈东球摄
一家去年下半年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请、并通过上市聆讯的独角兽企业,近期暂缓了上市的步伐。
“通过聆讯后有半年的有效期,我们目前还在有效期内。但后来科创板的政策陆续出来了,所以最近也挺纠结的。”4月18日,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。
由于同时符合科创板的上市条件,这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和科创板上市间摇摆不定。其现在的策略是等一等,观察下科创板启动后的市场情况究竟如何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,随着科创板开板的临近,不少企业的申报进入冲刺阶段。上交所数据显示,自3月22日受理首批科创板上市申请以来,截至4月23日,共计受理企业申请90家。
但在申报热潮之外,像上述企业这样处于犹豫和观望状态的Pre-IPO企业也不在少数。它们中有些因科创板的出现,暂缓了原本赴港上市、赴美上市的计划。有些因科创板上市更为宽松的盈利条件,开始比预想中更快地将IPO提上日程。但由于新市场中存在不确定性,它们也决定先等等看首批“吃螃蟹”的企业表现究竟如何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澳门便民网看到的,谢谢!